1. 地摊经济风口
今年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提出要激活地摊经济,李克强总理也表示“地摊经济是人间烟火,和‘高大上’一样,是中国的生机”。这无疑是给小商贩大的鼓励,街头地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。
受疫情影响,之前隔离在家的人们都蜂拥涌上街头,享受这份久违的喧嚣。而地摊经济在如此一个契机,仅成都就设置临时占道摊点、摊区2234个,允许流动摊贩经营点17891个,增加就业岗位超10万。许昌、杭州也开始逐渐参与其中。
地摊经济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,也成为新的经济风口。
2. 互联网式地摊
有声音说当前互联网红利正在逐渐消失,“地摊经济”或许会对电商造成不小的冲击。
但事实并非如此,跟过去不一样的是,地摊经济不再“人人喊打”,居然也开始高调的建起了社群,没有点数字化,都不好意思说是摆地摊的!
恰恰是“地摊经济”的松绑,成为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好时机。
而地摊经济意味着: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结合以及下沉市场。
3. 摆摊的标准神操作
01聚集一个细分品类
聚焦一个细分品类,建立专家认知,忌品类分散,忌sku过多,建立强劲竞争力。
聚焦一个细分品类可以减少SKU数量,进货端可以同一两个供应商以更多的提货量换取更低的成本价
另外,专家形象还可以增加产品溢价,提升单品利润。
02选择差异化产品,构建特色
结合自身环境,选择一个差异化的细分品类,不仅可以避免过多的正面竞争,还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构建特色凸显出来,吸引更多的消费者。
03突出极致性价比,打造超级大单品
在比拼性价比的地摊经济中,打造极致性价比极为重要。18年拼多多客单价仅42元/单,阿里的客单价也不过97元/单。所以,产品的极致的性价比尤为重要。
并且,不要追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,会让消费者陷入到了选择障碍中。而是打造一款明星大单品。如,星巴克凭借星冰乐成为全球咖啡连锁领导者。
04运用直播打造人设
夜市受时间空间限制,使得客流有限。打破这一限制的好方式就是开设直播。不仅可以获得线下所在区域客流红利,还可以拓展线上的私域流量。
直播是必要方式,而打造一个网红人设则可以事半功倍,因为这样才有助于实现线上私域流量的快速积累。比如网络上称霸夜市的“鱿鱼哥”、“臭豆腐西施”、“猪排妹”等等,无疑不是通过人设积累流量,终为线下赋能。
05锁住现有客流
引用李佳琦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:“如果你今天不播了,说不定你的粉丝就会被那另外九千九百九十九场直播吸引住了,他可能第二天就不来看你了”。地摊经济形态亦是如此。
那么,如何有效锁住客流?地摊商家创建私域流量店铺,线下顾客有效引流线上,牢牢锁住自有流量,通过各种营销手段,提升顾客复购率,并通过微信社群裂变形态,进行流量扩充。
4. 摆摊商圈打造
有专家指出,地摊经济这波红利很有可能持续仅半年时间,可持续性还有待商榷。但面对已摩拳擦掌的地摊商家来说,半年之后他们的命运又该何去何从呢?
此时,应运而生了“云摆摊”名词。云摆摊,即以主导者(社区管理员、街道办等)引导商户入驻线上小程序,同时将自有流量一并引入,达到线上线下真正打通 、流量共享的本地商圈模式。
而客满云商圈小程序不仅具备一键装店、商家自主管理门店,而且,还具备砍价、拼团、秒杀近百种营销玩法,营销拓客轻松搞定。便民服务生活即刻开启!